关于“人工智能发展与法治保障”的天津共识
《关于“人工智能发展与法治保障”的天津共识》发布现场
2019年5月16日,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开幕。习近平主席致信祝贺大会开幕。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为我们推动人工智能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智能大会专门设立了“人工智能发展与法治保障”高峰论坛。来自国内、国际的人工智能与法学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齐聚津门,共襄盛会。与会专家学者从人工智能立法、执法、司法和伦理政策层面,围绕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进一步完善保障人工智能发展法律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研讨,达成共识如下:
共识一
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法治对人工智能发展的保障作用日益凸显。在当代,人工智能的大发展是不可阻挡大趋势。我们必须抓住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全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技术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企业是主体,安全是前提,创新是核心驱动,法治则是根本保障。惟有将人工智能发展纳入法治轨道,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其发展的安全性、可靠性与可控性。
共识二
强化人工智能法治保障,必须要建立健全以人工智能法治理论为基础,涵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关键领域的人工智能法治体系。尤其要善于总结发现人工智能领域法理与一般性法学理论之间的共性规律,析取提炼其个性特征,科学界定相应的权利、义务、责任等基本范畴,为人工智能法治体系的健全和发展构筑坚实的法理支撑。
共识三
人工智能法律规范体系建设应与人工智能发展齐头并进。要在认真总结、及时确认人工智能发展经验成果的基础上,优先在金融、交通、医疗、城市建设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行业性指导规范,依照法定程序逐步上升为地方性法规或规章,最终形成一套富有前瞻性、体现强制力、又有可操作性的刚性立法体系,保障人工智能发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共识四
加快制定符合人工智能发展实际、贴合行业规律、契合执法需求的行政执法规范,从制度层面划定执法部门的职权范围、权利清单、程序步骤等,不断增强行政执法的规范性、公信力。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行政执法的深度融合,加速执法决策的智能化、执法手段的精细化、执法过程的透明化,进一步缩短执法周期、优化执法质效、降低执法成本,全方位提升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工作的满意度。
共识五
积极回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司法需求,充分发挥司法的权利救济、定分止争等价值功能,妥善化解人工智能发展中的矛盾纠纷,为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司法环境。应当找准人工智能发展与法院审判和检察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加快“数据法院检察院”、“智慧法院检察院”建设步伐,增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司法领域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司法体系和司法能力的现代化。
共识六
加快制定国家层面的《人工智能伦理纲要》。设置人工智能的伦理规范、道德准则,在制度层面为人工智能发展划定边界、标出底线、明确禁区,尤其要强化人类对于人工智能的主导权、决策权,并将其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道德基石。建议设置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对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职业规范进行监督指导,维护社会公序良俗,构建健康有序的人机关系。
共识七
运用法治思维,制定人工智能的行业准入安全标准,严格推行技术、产品认证制度。惟有符合标准、通过检测的技术和产品才能投放市场、进入流通。加大对网络、数据、算法、代码等重点领域的综合管控力度,升级人工智能设计、应用、流通、推广等关键环节的风险抵御能力。对来自国(境)内外、人机两端的潜在风险应当预设应急方案,搭建起各行业、多部门间的联动机制,确保在法治的原则下,对潜在风险想得到、防得了、控得住。
共识八
倡导对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的学科专业设置作前瞻性规划,增设人工智能及交叉学科教育门类,减少人工智能将冲击或可能替代的相关专业类型。以数字化教育提升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规模和培养质量,为人工智能发展储备生力军。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法学教育的深度交叉融合,大力培育具备法学素养并熟悉人工智能技术原理的复合型人才。
共识九
面向全球选拔人工智能、法学及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优秀学者以及资深从业者,组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倡导制定“人工智能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实施办法”,建议将提交咨询委员会论证、听取咨询委员会的意见,上升为人工智能重大决策之前的前置程序,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共识十
应当关注和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合作。进一步强化人工智能发展的法治保障,推动人工智能的健康有序发展,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建议加快发展相关国际法规范,推进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更好地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
本次论坛凝聚了各方智慧,达成了天津共识,这是人工智能领域深化国际合作的一个重要成果。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加包容的胸怀和更加开放的姿态,在人工智能领域凝结提炼更多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范式经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海南大学法学院2019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工作安排及办法
云南大学关于公布2019年博士研究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的通知